儒學與當代文化
現在世界上面臨許多的困難,如氣候變遷、國與國之間的仇視產失的戰爭或經濟危機等等,諸多的困難呈現在人類面前,它已經不是個人的事,甚至不是一個國家的事,它往往涉及全球,是全世界的人類所必須共同面對的危機。此時人類開始向世界的文明尋求解決之道,儒家思想便是其中之一。因為這個解決之道必須有著無國界、跨疆域、且能被不同文化共同理解接受的普世價值。
儒家的忠恕之道、天人合一思想,皆可以是人類永續發展的基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維,可以為人與人、國與國、宗教與宗教之間達成和諧的原則。進而創造孝慈的社會,太平的世界。
2006年8月,泰國第一家孔子學院——孔敬大學孔子學院正式揭牌成立以來,孔子學院如雨後春筍般在泰國中部、北部、南部和東北部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成為師資培訓基地、漢語教學中心。2008年7月上旬,泰國農業大學孔子學院在曼谷舉行揭牌典禮,成為泰國第十二家正式揭牌的孔子學院,加上將於近期揭牌的東方大學孔子學院,泰國將與日本成為亞洲地區擁有孔子學院最多的國家。這說明當代21世紀人類所共同面臨的挑戰和衝突,至少泰國認為從儒家的思想裡可以得到應世之道,所以才會廣泛的開設以孔子為核心的儒家文化進入其國家之中。
儒學思想中有積極入世服務的精神,如北宋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若人人皆能確定自己的存在意義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孔子思想,提升人文素質,建設人類美好未來。則人能從成德之教出發,成己成物,仁民愛物,和合人與自然、社會、不同文明之間的隔閡,並以治平為本,以仁為核心,以和為貴,內盡心性,外窮天道,就能建立價值觀念是非的標準,倫理道德的規範,此即有對現代社會具有啟示作用。
古人云:富而好禮、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在今日崛起的現代社會中將朝向文明的社會進展,因此社會普遍上需要更多心靈成長,精神的提升。儒學適時提供這些養份。由是我們見到大街小巷倡導的讀經班或國學熱潮。但此間仍有一些值得注意之處。儒學與當代文化的關係,就必須先瞭解當下的社會、政治環境,然後細讀經典,找出相對應的地方。只是這些從儒學經典所獲得參考意見並不能以刻板的公告天下方式執行,因為一旦它被以僵化的條規按部就班的執行,就一定會像王莽、王安石等欲以《周禮》治理天下的荒誕結果收場,或像晚清以《公羊傳》之學說力圖奮發圖強,結果也是不濟。那該如何?勢必得是一位有識的領導者於日理萬機之下,猶精進不懈閱覽儒學羣書,於閱讀中每有體會,不知覺中暗合經訓,如此天理正合人心,人心即是天理。既是如此,此君必賢,此國必興。若不是如此,即便整日將聖人之語掛在嘴上,鎮日將經典放在桌案,只是表面工夫,無所用處。
儒學之於當代文化正是如此,它千萬不能成為口號,如能深化入小學起的教育之中,潛移默化產生真正發自於內心的影響,此方是真正儒學精神。
撰稿人:簡逸光,佛光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資料來源: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