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祀 | 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 | 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西元前五五一至四七九年),享年七十三歲。孔子祖先是殷商後代宋國微子〈名啟,本名開,殷商紂王的庶兄,諫紂不聽,遂去國,周成王時封之於宋,微為國名,子為爵名。〉之後,父親叔梁紇曾為魯國大夫,孔子三歲喪父,由母親顏氏徵在撫育成人。幼時常設禮樂作戲,十五歲志於學,曾任魯國中都宰,擢大司寇,攝行相事,治魯三月成績斐然,且長於外交,其道不行,退而周遊列國,歷時十三年,無所施展,返魯,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有教無類」使當時貴族特有之教育轉而普及於社會各階層,故孔子又為後世崇仰之聖哲與教育家。孔子積極提倡仁民愛物,正名定分,忠恕一以貫之。論為政,重在道民以德,齊民以禮,君臣父子,各盡其分。其後復經門人繼志述事,光大發揚,世稱儒家。 |
東配 從祀 | 復聖 顏子 | 姓顏名回字子淵,春秋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敏而好學聞一知十,不遷怒不貳過,簞食瓢飲,安貧樂道,怡然自得。克己復禮為仁,為四配之首。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享年四十一歲,孔子為他的早逝而哭說:「天喪予,天喪予!」 |
東配 從祀 | 述聖 子思子 | 姓孔名伋字子思,為孔子之孫,孔鯉之子,曾參弟子,獨能傳授孔門心法,作《中庸》,仍儒家人生哲學的名著,論心性多精語,宋明理學家奉為圭臬。子思家貧,他釋富貴的真義:不取於人謂之富,不辱於人謂之貴,不取不辱可以算是富貴。 |
西配 從祀 | 宗聖 曾子 | 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天性至孝,雖資質不很聰慧,但能領悟孔子的一貫道理,傳述孔子忠恕之道,以教授子思。每日三省其身,《大學》與《孝經》為孔子口述,由曾子筆述成書。 |
西配 從祀 | 亞聖 孟子 | 姓孟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人,因孟母三遷,改善學習環境,而能成大器。拜孔伋之弟子司徒牛為師,《孟子》是其弟子記其言行之書,主張性善,重仁義輕功利,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主政治。將儒家宣揚光大,後世以孔孟並稱,尊他為「亞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