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5月份孔廟大師開講工作坊一日遊活動
  • ✨第二季|六藝研習班招生中✨

落成於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是台灣官設孔子廟當中最後一棟興建完成的。

桃園地區本來並無設置孔子廟,地方人士以往皆以文昌廟權充孔子廟,每年祭孔悉假文昌廟舉行,直到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春,經地方人士石萬全、簡麒標等倡議,以弘教化易風俗之意旨,並配合觀光事業之推展。桃園虎頭山麓興建孔子廟於半山腰,明顯的將整個大成門的基座抬高,使其大成門以後的空間可以均居高臨下,並藉由高低落差的階梯轉折來突顯空間轉換過程中的視景。

軸線的空間序列由南至北分別是檽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以及左右二邊分別設置有的禮門與義路、東西廡等空間,其中檽星門面闊五開間,其中明間(中央)的開口部高度最高,其餘二側的開間依次降低,每一開間的屋頂均採用金黃色琉璃瓦的廡殿作法,並題有「檽星門」門額。穿越檽星門為泮池,泮池上有橋並用仿白玉花崗石的勾欄抱鼓圍繞,沿中軸線前進經過一座轉折階梯可抵大成門,大成門採重簷歇山的屋頂形式,面闊七開間,門後是雙排的紅柱簷廊,東西二邊設有鐘與鼓。

大成門對面即是孔廟的祭祀空間主體大成殿,其格局仿照中國宮殿式建築的規制而建,屋頂是最高層級的重簷廡殿,並有斗拱層層出挑,且在梁枋上繪有彩繪圖樣。大成殿東西二側的東、西廡則分別立有歷代聖賢牌位,東西廡與大成門、崇聖祠之迴廊則連接形成封閉式合院。整體而言,桃園孔廟的建築乃參照中國古典式樣的作法,雖然歷史年代不甚久遠,但仍具有其代表性。